西宁供水集团
首页
集团概况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子公司简介
联系与交流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价格标准
业务流程
用水常识
水质通报
停水通知
表格下载
政策法规
业务建设
水厂与生产
管网建设与管理
客服中心
水质监测
水表计量与服务
科技创新
工程技术服务
供水销售与服务
资讯动态
媒体报道
供水新闻
行业之窗
人才招聘
招投标信息
文化党建
企业文化
党建引领
群团工作
廉政建设
荣誉
办公入口
三大问题困扰供水行业发展
作者: 党群工作部  点击: 次   时间:2014-10-23 10:34
去年底,中国水网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供水行业集体亏损,状况堪忧。今年3月底的“2012(第十届)中国水业战略”上,也将就此安排专题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困扰着供水行业的发展?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燎在接受中国水网专访时认为,行业定位不清晰、监管不专业、政府的财务责任不明确是困扰供水行业的三个主要问题。
张燎认为,当前供水行业,有三个主要问题困扰行业发展:
一是,行业定位不清晰:供水企业到底是公益性企业还是市场属性的企业?
如果是公益行业,则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补贴,以平衡供水成本;如是市场企业,则需要实行全成本补偿的水价,以至少覆盖供水成本。
当供水行业全面亏损,企业提出调整水价时,政府往往以公益性行业来要求供水企业,以尊重民意为理由,致使水价调整成为行业难题。当企业需要政府补贴运营时,政府又往往以企业有水价收入为由,让企业自负盈亏。因此,供水企业面临两难境地,性质定位模糊不清。很多涉及成本与责任的问题都难以很好解决。
二是,行业监管不专业。以最近这次广州水价调整为例,网上公开的水价成本监审报告比较粗糙,尤其缺乏对定价成本合理性的说服力比较强的依据。譬如没有一些关键成本项目的同行业对比,仅对广州水司自身的相关成本项进行了审核,就作出其成本合理与否的结论,比较匆忙武断。公众最多只能看到广州水司本身的成本真实与否,但不了解广州供水成本相对同业是什么状况?没有这些对比,难以对广州水价调整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三是,政府的财务责任不明确。张燎主张,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供水成本的责任,应由政府和水用户两类责任主体承担,供水企业只是以有效率的方式提供供水服务的运营商而已,无论供水企业是何种企业所有制属性,这一财务责任分担机制划定之后,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厘清了。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政府躲在一边,非但未承担其相应财务责任,反而将供水企业和用户推上对立的境地。因此,要破解水价难题,政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承担相应的财务责任,至于经过监审认可的供水成本多少比例由政府承担,多少由用户支付的水费补偿,可采取国际通行的公众参与机制(听证会也是公众参与机制的一种),运用民主方式实现对涉及民生事务的管理。如果政府代替民众决策,则政府应该承担调价不成时的补贴责任。
同样以近期广受关注的广州水价调整为例,张燎认为,西江引水工程投资如何计算遭遇众议,原因就在于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关联方的责任关系未被厘清。如果供水服务属于企业代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责任的公益事业,则政府应该承担相应成本费用。如果是企业自己的市场化行为,则应该用水价覆盖相应成本。
对于水价问题,张燎认为,水价问题制约行业发展,不同的服务质量需要使用者支付不同的代价。水价问题应该与水质等相应服务标准有所对应,低质低价、高质高价。就如消费者不能指望支付两三块钱一瓶的价格,得到正品海飞丝洗发水。
与此同时,张燎认为,普遍享有供水服务是公众的基本权利之一。当低收入弱势人群无力承担水价时,政府应该差别化地对这类弱势群体提供水价补贴,但不应人为拉低水价,以尽量减少政府补贴,这是水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理顺水资源要素价格的重要经济政策。
在水价管理方法上,我国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法,以合理供水成本核定供水价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燎认为,形成水价与某些主要供水成本,如电价等的联动机制,是一种可行的调价思路。在建立水价联动机制的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以让民众有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利。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子公司简介
联系与交流
服务承诺
价格标准
业务流程
用水常识
水质通报
停水通知
表格下载
政策法规
水厂与生产
管网建设与管理
客服中心
水质监测
水表计量与服务
科技创新
工程技术服务
供水销售与服务
媒体报道
供水新闻
行业之窗
人才招聘
招投标信息
企业文化
党建引领
群团工作
廉政建设
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