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供水集团
首页
集团概况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子公司简介
联系与交流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价格标准
业务流程
用水常识
水质通报
停水通知
表格下载
政策法规
业务建设
水厂与生产
管网建设与管理
客服中心
水质监测
水表计量与服务
科技创新
工程技术服务
供水销售与服务
资讯动态
媒体报道
供水新闻
行业之窗
人才招聘
招投标信息
文化党建
企业文化
党建引领
群团工作
廉政建设
荣誉
办公入口
浅析供水管网建设管理与漏水损失控制
作者: 中国供水节水  点击: 次   时间:2017-03-01 20:04
浅析供水管网建设管理与漏水损失控制
福建省惠安县城乡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周梅琼
“水”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供水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的优劣,影响着群众生产与生活等方方面面,然而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却因供水管网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而产生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流失,一方面增加一企业的经营亏损,另一方面民使得供水压力达不到要求而影响了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据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资料,供水管网漏水率居高不下,二线以下的城市,特别县市级城平均漏失率不低于40%,有的高达70%以上,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漏水损失达到制水成本的40%以上,是水司经营亏损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找出和堵住自来水漏水是提高效益和做好供水服务的重要的管理手段。笔者认为,造成管网漏水率高,主要原因:一是先天的规划与投入不足,二是后天的管理不到位。主要问题是:
一、
供水管网规划与建设不到位,形成日后运营漏水损失。
目前供水管网专项规划基本上只用于检查使用,在实际供水管网的建设中基本不用,而在供水管道的建设时单一考虑投资较多,很少去考虑日后使用的有效性与服务的保障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供水管网规划与建设只考虑单一的供水方式,未充分考虑管网在日后发展需要时的送水能力,也就是没有与土地的规划利用,建筑密度、容积率联系起来,同时供水管网的规划与建设基本是单一管线,未考虑双向布局,造成城市停水与供水频繁发生,而每次的停与供都会造成管网水漏失。
二是供水管网建设与承担的供水区域不具确定性,主管网与支管网的转口规划不明确,造成日后增加三通的改造十分普遍,而对其相关管网变更资料收入与整理却基本上没有进行,久而久之,使得管网三通的管理无法进行有效控制,造成漏失。
三是管材选用着重考虑投资,使用质地较差的材料,造成破管严重而致产生漏水损失。供水管网规划是指导与控制供水管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重要性十分显现,但目前大多数量只停留在表面规划,规划部门也只是简单地标明供水市政建设和方向,是城市规划的副产品,并没有真正纳入城市规划的总体之中,因此无法具体指导实施供水管网建设,形成在实际供水管网的建设中管线的走向不确定,有块状的有网状的等等,必然造成:一是建设上的重复与浪费;二是供水管网承担供水服务的区域不明确;三是对区域供水无法控制,或有多个有重复无效控制,形同无控制;四是管线变更多,使得管网图与实际严重不相符合,给予供水维护与管理带来困难,造成了漏水无法及时修补,增加了漏水损失。
二、
供水管网日常管理与维护的弱化造成的漏水损失。
供水管网使用期间的管理与维护,是有效解决自来水漏失的重要措施,也是供水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目前供水管网的正常维护维修并未得到重视,也未形成日常系统化的管理与维护,一些阀门因没有进行日常保养,以至于需要启用时,不能使用,甚至还存在一些阀门开关一些无法找到的现象,一方面造成维修与维护困难,另一方面也因阀门开关无法使用等问题,造成漏水损失。同时排气排水开关设置不合理,维护不到位,造成在破管等漏水发生时不能以最快的时间和最短的距离关闭水闸,造成维修供水管网破管时管内水的流失。
三、投资体制与建设主体不明确,投资与管理职责不清,使得投入不足,建设与管理分离,导致经营期的管网漏水。
供水是涉及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先行投资的,因此其投资建设是要超前于其他行业,而且投资额较大,投入与产出不具经济效益可比性,但其社会效益的可比性很大,所以水价必须通过听证等形式定价,不能以市场定价,这就决定了供水管网建设投资的特殊性,供水企业作为企业是无法承担巨大的先行投资,目前供水管网的投资形式存在多形式,供水管网的施工建设也存在多种管理模式,但最终都是要求能进行供水为目的,因此管网建设与供水企业的日后管理没有配套,建设单位不存在日后管理的责任,且与日后的漏水损失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在施工以及选材等方面存在短期的任务观点,而与供水企业的直接关系的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参与的话语权,造成日后因建设投入与管材使用等问题的破管漏水损失。
四、二次供水的管理与漏水损失。
二次供水是旧城区在房屋设置水塔或通过地下水池调节的供水方式,管网错综复杂,很大一部份还存在一户多水表的现象,同时二次供水主要由物业管理,水是否漏失与物业并没关系,于是造成供水企业管不到,物业不愿管理,政府部门从安定稳定出发,一般发生水费纠纷,只要求供水企业供水,过后也无法解决,结果形成管理上的空间,自来水的漏失在小区的漏失占全部漏失败50%以上。
综以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投资体制的明确性导致职责不分、责任不明,一是造成供水企业负担过重,长年亏损,服务能力下降,无法开展正常的管道管理与维护,形成漏失大量;二是供水企业人才缺乏,监管机制不明确,经营管理大锅饭现象,员工积极不高,造成漏水损失。解决好供水漏水损失是节约水资源,有效提高供水服务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认为应采取的措施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完善供水管理网建设的规划。根据城市的规划功能与控制要求,供水主管网的规划与支管网的规划不但要适应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的用水要求,还要预留用于区域供水加压设置以及阀门控制的位置用地,改变目前区域供水多头进水现象,笔者认为,城市供水应以块状供水为宜,按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确定专项规划,供水规划要明确主管道的走向、供水的压力点和未端余氯需求测算。供水主管道合理设置控制阀门,充分考虑维修排水与管道冲洗用水,以减少来自于维修维护的水损失,城市居住小区要以块为主规划供水方案,每个小区只设一个进水口,同时以不同的供水管道设置一个备用进水口中,形成以块状形态的供水,小区内消防用水、物业公共用水和居民生活用要严格分开规划与建设,以确保对投入使用小区供水的有效管理,做到:一是职责清楚,计量与计费明确,二是可以准确判断管道漏水的位置,取得漏水的早期预警,完成维修,三是不影响相互间的供水与用水。
二、供水管网投资管理维护的主体责任。当前供水管网投资体制还不十分的明确,主要是源于对供水管网投资是公益性或是经营性的划分不明确,由于投资体制的不明确导致管理体制的差异,存在投资不到位,管理缺位,造成供水管道使用期的漏水损失,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供水企业的性质、资产结构、收入与收益进行分析。
首先是供水企业的性质问题。供水设施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水价也是由政府主导确定,并非市场化定价,供水服务又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民生,但供水企业目前又以企业化形式经营与管理,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供水企业是执行政府职能,还是按市场规律进行自主经营,从供水企业的特性分析,具有经营的成份是企业,从服务的方向分析又构成必须向民从提供水低价或限价产品,又不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产品又是涉及民生的公共资源的水资源,是公益性产品,因此供水企业可以定性为公益性企业。
其次是供水企业的资产结构问题。供水企业的资产结构较为简单,大体可分为三个部份,一是制水厂的生产性资产;二是管道资产;三是其他附属资产。制水厂是核心资产,属生产自来水的重要设施,其经营性十分明确显;管道资产又分为主管道资产和支管道资产,主管道资产的投资较大,投建的预见性和使用期比较长,涉及以后几年经济的发展规划与发展重点,其建设应随着道路建设一并施工投入,同时水价测算成本中,基本不考虑主管道建设投资的成本测算,也就是水价不包括主管道建费用的成本因素,因此主管道投资与建设带有长期性与发展性的投资,是政府引导投资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其投资应由政府负责;支管道的投资与建设特点是时间短、涉及面广,是满足用户用户接水的建设,水价的测算也包括了支管网的投资,因此这部份投资的经营性较为明显,应由供水企业自行投资建设,由供水企业出资建设。
供水管道资产不管是政府或企业投资,为保障用水,均应明确由供水公司建设、管理和使用,其维护的职责应由供水公司具体负责,维护费用纳入供水企业经营成本核算。
通过以上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达到明确投资主体责任、建设主体责任和日后的维修管理主体责任,有利于管网的合理规划投资与建设,运营时的维护与维修,可以减少因建设投资与管理主体责任不清造成的漏水损失。
三、加强物业小区的供水与二次供水的管理。目前旧城区居民用水基本上没有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的改造,以至于漏水管理不到位,是认识上还不到位,经济核算与社会效益的核算不准确,要改变这种短期和不作为的管理方式,大力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要着重从提升供水管理水平上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改造,有效地堵住偷水、漏水、消防用水主物业用水混用无人管理的现象,严格实行生活用水与物业用水分开管理办法,也就是户表改造要实行双线供水,一是:物业用水装表计费,由物业管理机构承担水费的缴交,具体公用配套分摊由物业管理部门内部解决,二是:专供居民用户供水,实行抄表到户;三是物业小区内的消防栓是偷水与漏水的重部位,要依据物业管理和消防法规定的要求,将消防铨和用水的管理纳入物业的管理计价管理,这样可以解决物业小区供水无人管理,漏水无人维修和以总表计费带来的水费纠纷等许多矛盾,可有效解决物业小区供水的长期漏水居高不下问题。
四、加快供水信息化建设,及时有效解决漏水损失。信息化手段是及时发现和解决供水管网破损漏水的最有效办法,也是检测用户用水是否正常减少用户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供水信息网络建设是减少自来水漏失的现化监控措施,首先要建立供水信息服务中心,将全部供水管网及口径,用户水表等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其次是用户水表全部使用知能化水表,再次是做好供水区域的供水监管、和按一定距加装大表监控,实时对供水管道和用户用水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压力和流量变化可以准确判定用户用水是否正常,供水管网是否存在破损,准确判定破损位置,及时维修,可以最大减少自来水流失。
五、加快供水体制的改革与人才培养。供水企业的大锅饭现象还十分严重,源于水是居民生产生活的必须品,供水企业用民生绊驾政府,经济核算与社会服务责任意识不强,同时,由于体制上的问题未解决,人才难进,进了难留是普遍存在的,使得水的人才缺乏,无法在管理水平与管理方式上有所突破,因此,供水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通过改制建立国有控股多方参与的股份制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经济核算上按市场化运作,价格管理上接受政府指导,并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有利于水司在有管理的体制下充分利用市场的管理经济与服务手段加强经济核算,引进人才,强化成本控制,自觉地向管理要效益,用效益服务社会民众。(中国供水节水)
企业简介
组织机构
子公司简介
联系与交流
服务承诺
价格标准
业务流程
用水常识
水质通报
停水通知
表格下载
政策法规
水厂与生产
管网建设与管理
客服中心
水质监测
水表计量与服务
科技创新
工程技术服务
供水销售与服务
媒体报道
供水新闻
行业之窗
人才招聘
招投标信息
企业文化
党建引领
群团工作
廉政建设
荣誉